赤道线上的“两山”实践:华友印尼用红树林织起绿色希望
印尼时间下午3点,Yuni和往常一样,准备前往KNI码头进行红树林项目绿化环境监测。Yuni是华友印尼IPIP园区的一名员工,从去年开始,她的日常工作便多了一项重要任务——监测红树林。
而谈起华友印尼首批自发种植红树林的情景,华友印尼镍产业集团 ESG负责人、红树林项目总协调张星如数家珍。从首批选苗到买苗、育苗以及种植的全过程,张星都是全身参与。
“这个苗就像小树枝,上面有几片小叶子,我们把它种到滩涂区,要保证退潮时它是露出海面,涨潮时是淹没在海水下面的。随着它慢慢成长,会将这一带的红树林连接成一片,形成一个生态体系。到那时候,像小鱼、小虾、螃蟹包括一些珍稀物种都会在红树林安家。”张星说。
为什么要在当地种植红树林?张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到了一个数据——目前,华友印尼20000个就业岗位中,像Yuni一样的印尼当地员工占比高达80%。“我们雇佣的印尼员工都是当地社区的,他们对于能够保护自己家园都是很开心的,而且对我们这个中国企业也非常认可,他们说之前没有看到过中国企业主动种植红树林。”
张星说,印尼员工对于保护红树林这件事,比他想象的还要积极主动。“每周都会去观察每一棵苗的生长情况,做详细记录,拍照、拍视频。如果苗有问题了,比如被海浪冲翻,他们会主动去补。这些员工们把红树林当做他们自己的宝贝一样去珍惜。”
自2018年进入印尼起,华友印尼投资建设并运营华越、华飞、华科、华翔、KNI等10余个项目,并规划建设波马拉工业园(IPIP),该项目已列入印尼国家战略项目。这些项目及园区的建设运营不仅为所在地的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解决了许多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Yuni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说:“作为PT.KNI的一名员工,我衷心感谢公司为我们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我也支持这项红树林修复计划,这是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在印度尼西亚绵延9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红树林如同翡翠项链镶嵌于碧海蓝天之间。红树林不仅是海岸线的天然屏障,更承载着减缓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任。
2023年,华友印尼参与了由青山集团发起的印尼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在拉博塔村海岸线上进行红树林栽种。2024年世界地球日这天,华友印尼首次牵头发起,与淡水河谷、福特三方团队一同参与了由KNI和IPIP园区联合组织的红树林保护活动,在Pomalaa项目所在地海岸线上,将200棵红树苗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许扎根沃土。
今年7月26日的国际红树林日,华友印尼红树林项目将进一步壮大。华友印尼红树林项目现场组织人熊雪莹介绍,活动当天,不仅有超过公司内部半数的部门参与,还邀请了约13家当地政府单位、6个社区的村庄、当地的大学以及商业伙伴加入,共同种植了2000棵红树林。
“未来我们计划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合作,探索提高红树林种植的经济价值。同时我们将尝试开发红树林相关产品,例如红树林蜂蜜、生态旅游产品以及养殖产品等,持续推动与本地政府、中小企业合作,为当地社区创造更多机会。”熊雪莹表示,正是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以及当地员工和居民的辛勤付出和坚定支持,才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华友印尼红树林保护项目自启动以来,不仅得到了华友全球合作伙伴福特汽车和淡水河谷等给予的大力支持,也引起了印尼当地政府、高校、国际组织等广泛关注和联合参与。尤其对当地人而言,这是一项改善他们生活福祉的大事。谈起华友印尼在当地种植红树林这件事,居民Galib难掩激动之情:“我很感谢实施该项目的中国公司,他们提升了我们的知识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我也会继续鼓励其他人支持红树林修复项目。”
作为一家浙江企业,华友钴业在全国10多个省布局,目前业务遍及非洲、东南亚、拉美和欧洲。公司副总裁、ESG与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孙立会表示,多年来,企业以“两山理念”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通过启动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希望真正将陈雪华董事长提出的“不管在哪里投资,都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理念落到实处,持续深化华友在印尼的生态实践,扩大成效和影响力。
“希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将‘两山’理念在印尼生根发芽,让更多的绿色奇迹发生,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孙立会说。